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巫统隐忧:黛安娜与28%马来选票

转载自《光华日报》:

欧宗敏

安顺国会议席补选落幕,民主行动党耀眼新秀黛安娜以238票败给民政党主席马袖强,有多位网友形容,补选的开票过程与结果,犹如刚刚过去的惊心动魄汤杯决赛,既那么近,又那么远啊。

最近的2场补选,槟城武吉牛汝莪国席和安顺国席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选区,前者是城市选区,后者是城镇选区;前者的选民华裔占70%,后者是混合选区,华裔与马来裔分别40%。虽然2个补选的投票率都不高,武吉牛汝莪国席投票率为53%(5场补选中最低),安顺国席则是66%(5场补选中倒数第2),可是2场补选的结果明显不同。

属于城市选区的武吉牛汝莪国席补选,民主行动党新人,也是已故加巴星的儿子蓝卡巴星,获得89%的支持率,把其他3位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连按柜金都保不住(国阵不参选以保颜面之说可以成立)。由此可见,505大选后,城市选民偏向民联的立场几乎不变。

安顺国席是城镇选区,对民联来说,游子票(也是城市选民)的支持度是非常重要的。成也游子票,败也游子票的说法是有依据的。补选前网络消息预测,投票率60%国阵胜选,投票率70%则民联胜选,预测是根据308大选的70%投票率,民联获得1470多数票为衡量标准。66%的投票率是短兵相接的局面,数百票定胜负的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国阵以238张多数票赢得安顺国席,族群支持度显示,华裔上升15%,印裔上升10%,而马来裔反下滑3%。一些舆论根据华裔支持度上升的指数,提出华裔选票回流国阵、华裔选民不支持马来候选人、华裔选民选择地方发展、华裔选民不看重国家议题、华裔选民不再“投党不投人”、游子票偏低意味选民不再倾向民联、华裔选民要教训民主行动党等看法,明眼一看,就知道有偏颇或者针对性,说得好听是过于武断、乐观,说得难听是一厢情愿、指桑骂槐。

坦白说,对国阵而言,安顺补选的胜利,绝对不是一个大逆转(智囊团心知肚明);对巫统来说,黛安娜旋风和28%的马来票流失,反而凸现了其种族政党的局限与隐忧。

宁静的社会革命

安顺补选之前,黛安娜旋风轰动马来社会,令巫统震惊;安顺补选成绩公布,28%的马来票流失,更让巫统不安。

黛安娜不应该是民主行动党的候选人,她的家族与巫统的关系千丝万缕,她是年轻靓丽的马来精英,要投身政治,她应该是巫统女青年团的成员,理所当然地捍卫马来族群利益,但是她偏偏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参加了中间偏左、不分族群的民主行动党。

平心而论,黛安娜的政治选择与社会环境有关。马来社会在转变中,城市马来人的数目倍增,马来乡镇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女性受教育的水平偏高(大学里马来女学生70%以上),马来女性进入服务业的数目高升,这一切的改变,是一场宁静的社会革命,马来社会已经不再是巫统所能牢控的了。

安顺是城镇选区,城镇和乡镇的马来选票向来是巫统的铁票(505大选已经显露松动现象),这一次的补选,马来票流失上升3%至28%,接近三成,极大可能还不包括居住在城市的游子票。3%的选票(约1200张)是30岁以下的城镇年轻马来人/女性投下的吗?如果是的话,对巫统而言更是个响亮的警钟了。

黛安娜不是民主行动党唯一的耀眼新星,过去2届大选,刘镇东、潘俭伟、张念群、倪可敏、王建民、杨美盈、再里尔等亮丽新人辈出,看得出该党与时俱进,以及推出尝试改变政治生态及游戏规则的竞选策略,反观今天的巫统,连“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都变得微弱,更不用说上什么重大改变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