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遇上對的時間

转载自《ICON》:

引言:廿來歲,一個年少輕狂的時代,“玩”是這時代的代號,而他因為遇見“對的人”,在24歲就決心安定下來,與心愛的人走向未來;卅來歲,一個焚膏繼晷的時代,“拼”是這時代的代稱,而他因為碰見“對的事”,在35歲就決然放下一切,為自己的人生劃上新的起點。能夠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對的事是何等幸福,潘儉偉就是這麽一個人!


  訪問結束後,在潘儉偉的身上看不到“偶然”兩字,縱然他以最年輕的身份成為新加坡的上市領導人,及以新人的姿態在首次選舉中打敗政壇的明日之星闖入國會,都因其積極進取、冒險精神、膽大細心、樂觀從容、不懼失敗的性格特質所使然。或許,您會說,他的運氣比別人好。的確,連潘儉偉也承認,自己比別人幸運太多了,似乎有人在背後默默扶他一把。但,倘若沒上述因素構成的話,即使幸運之神敲了他的門,他也不知要如何打開這扇門。


  不難發現,在潘儉偉的體內自小就流著勇於冒險與敢於嘗試的熱血。在他念中學時,他放棄了自己最拿手的地理,選修歷史。“我念中學時,地理的成績是全班同學數一數二的,就算不溫習都可考取相當不錯的分數。可是,我毅然選讀了歷史,結果A級水平考試的成績出爐後,歷史的成績並不理想。”就是因為歷史科拿不到甲等,使他失去了獲取新加坡獎學金到海外深造的機會,他卻樂觀地表示,“我從不後悔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我清楚明白,最壞的打算亦不是如此。”所幸,我國的一家煙草公司資助潘儉偉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哲學、政治,圓他念大學之夢。

  大學畢業後,與其他的社會新鮮人一樣,為了免除日後的經濟壓力並希望提到退休,都會有要創業的淩雲壯誌,不過,很多人因為畏懼失敗而打退堂鼓。潘儉偉從不把失敗當作一回事,“我沒有必要還害怕跌倒。就算公司倒閉了,負債累累,我仍可以過著領薪水的日子,慢慢還債。對我而言,這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可見,他不恐懼失敗與樂觀開朗的性格是促成他自1997年3月至2001年8月,短短的四年內,以29歲的年齡躍進新加坡掛牌公司最年輕的執行長。

  在創業的初始並非外人所想像的平步青雲、一帆風順,尤其是碰到98年的金融風暴席捲全亞洲,公司的業務亦受到嚴重波及,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連發餉於員工都有困難,如此痛苦煎熬的日子度過了整整一年。後來,到新加坡發展期間,每星期有兩個晚上都在火車上睡覺,維持一年左右。“當時,旁人都在問:‘沒有錢,你睡得了嗎?’我回應,要是沒睡,明天會更糟糕!”從潘儉偉的口中帶出當年的陳舊往事,能夠略略感受到不讓他放棄的唯一原則就是明天還有希望,“我覺得悲觀沒有必要,悲觀的想法並不會把情況改好!”對,樂觀的人會積極尋找出路,而悲觀的人只會在原地埋怨而已。如此樂觀性格,在他打算從政那一天開始,就不諱言,“即使參政後面對牢獄之災,財富已夠妻女一世無憂。”




政治,一條義無反顧的路


  10年前,潘儉偉就有從政的意念,別無它意,只為了參與擬定更好的政策以改變現狀,幫助其他人。10年後的今天,他放下人人稱羨的執行長一職,義無反顧地走進國會,為民服務。踏上政途,與其說是一個機緣巧合,倒不如說潘儉偉的事業處在巔峰時,經濟穩定,遇上對的時間,透過友人讓他認識了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在多番與林冠英、民主行動黨中央政策與策略委員會主席林吉祥父子倆接觸後,潘儉偉於去年初當機立斷為自己的公司尋覓適當的繼承人,正式退位,棄商從政,加入了民主行動黨,成為該黨的秘書長經濟顧問。

  “參政是我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回饋社會的方式。”身為一名企業家,最直接了當的回饋方法就是從事慈善工作,何必還要轉一個彎呢?“這是身旁好友都會問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再多的錢,沒有人才,會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虧一簣,也無法讓政黨強大起來。從經濟學角度來剖析,若是有人才的納入,十塊錢可以賺取一百塊。”潘儉偉從來不否認錢的重要性,亦無抹殺長期投入慈善工作的企業,只是他認為,捐錢有時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也許,許多人的想法就是,我已捐錢了,我的責任已經完成了。”

  曾在其他的雜誌對潘儉偉的形容為“才貌兼具的經濟型才子”。出席他競選期間的政治演說,發現他演講的課題會涉及全球經濟,如:油價上漲、通貨膨脹、次級房貸等造成我國經濟的影響和未來的走勢,分析地有條不紊,深入淺出。這是在我國少見的政治演說,即不打政治口水戰,而用智慧來教育民眾,展現個人的政治魅力。還以為,倘若他有機會參與內閣,他會想要管轄經濟部,誰知道,他選擇了教育部。

  “唯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貧窮子弟都才能在一代之內飛上枝頭變鳳凰。”潘儉偉以自己為例,要不是當初父親堅持要他上最好的學府,就算和校長對峙亦在所不惜,他的命運曲就會奏著不同樂章,“當時家鄉最好的幼稚園,只接納約30名新生,大多收教職員或有錢人家的子女。當父親去申請時,對方說開學當天才知是否符合入學標準。到了開學日,對方又以學生已滿為由推託,父親忍無可忍直接串上門找校長理論一翻,對方在父親的百般說服後,終於屈服於下。”

  出生於1972年8月1日的潘儉偉,從小就生長在柔佛州巴株巴轄一戶養雞的清寒家庭。除了小學外,自中學起,他都依靠獎學金完成學業的。在中學時期,他分別獲得亞細安獎學金與邵氏獎學金前往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及萊佛士初級學院完成A水平考試。

  作為一名政治界的新星,潘儉偉對另一位《Icon Man》拿督翁詩傑是敬重的,“他是在執政黨中少見敢怒敢言的高官,就如2006年的‘幹撈事件’,即使他需蒙受重大的壓力,都願意跳出來揭發弊案。”還有一名政治人物――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巴馬(Obama)的“改變精神”讓他敬佩不已,“我不敢與奧巴馬做比較,可是我欣賞他那堅持改變的精神。先不論他是否改變成功,至少他有改變的勇氣。很多美國總統都是經歷過州議員、參議員、部長等才出來競選總統。不過,奧巴馬的政治資歷尚淺,卻毛遂自薦競選總統,更令人欽佩的是,他是首位美國黑人總統候選人。”

  提到奧巴馬,他在競選期間曾陷入斷背疑雲,後來就不了了之。可是,我國前任衛生部長拿督斯裏蔡細歷在去年底發生的桃色事件卻成為眾人茶余飯後的討論話題。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潘儉偉的身上,他會如何處理呢?“退出!我就不搞政治了!”斬釘截鐵的回應,他繼續說:“若我還沒結婚,發生類似的事,我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我是有家室的男人,在道德上就是一個錯誤!身為一名政治家,對自己要求標準要比他人高,否則就沒資格成為領袖。”他深信,唯有“嚴以待己,寬以待人”才能自我檢視,以免在道德上越軌。


錯過後的美麗


  人的一生若沒有錯過是最完美的,可是,現實的人生都必須錯過。

  潘儉偉唯一的錯過就是他無法在絲綢之路留下腳印,“大學畢業後,想一人到絲綢之路自助旅行,尤其想到鮮少人去的嚴峻地帶,例如: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邊界,在崎嶇的山路上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可惜的是,申請不到學校的旅遊獎學金,加上沒有經濟能力,只好打消此念頭。有時,錯過並非是一種遺憾,而是上天正醞釀著另一機會等待您的蒞臨。潘儉偉在這場錯過後,與他白頭偕老的女人相遇了,亦是他現在的內眷。 

  這場愛,戀了兩三年,兩人就在1996年註冊結婚,當時,潘儉偉才24歲。24歲,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刻,還需要試探、體驗、明瞭花花世界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他卻決然將愛情昇華,走入婚姻,安定下來。這一切,只因為他遇見“對的人”。“對的人”的定義是什麽?潘儉偉說不出所以然,只是一種心裏的感覺,而現任太太的漂亮、聰穎、優於他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兩三年間的熱戀,就認定了她是他的永遠。

  潘儉偉除了父母外,最感激的是與他共處將近15年的賢內助,“這些年來,她都願意配合我的決定,就算她不支持,也不會反對,都會默默配合我的步伐。”還記得,他在創業時,工作時間極度不穩,太太當時的工作時間則是非常規律,即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往往導致雙方都無法相互配合。故,太太決定自己出來開律師樓,並設在他公司旁,“她出來創業並不是為了要擴展她的事業版圖,而是配合我的時間,譬如:我們倆可以在下午的空檔時間約去看場電影。”

  此次參政,太太並不驚訝,因為很早就知曉他有此想法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不過,潘儉偉心裏清楚,大多數的女人都不希望丈夫從政,一是害怕,二是給家人的時間不足,三是家人的隱私必須坦蕩蕩暴露在陽光下,“太太對我有參政的意念並沒多說什麽,在競選時,還願現身替我站臺。針對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她百分百全力支持,因為她的支持,我才能夠更安心地繼續往前走。”

  三年前,他們兩夫妻迎接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就此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女兒出生的第一年並沒請傭人照顧,也沒要求家老來照顧,兩夫妻一起扛起照料女兒的責任。”潘儉偉繼續透露,女兒第一年就跟他們一起上班,當他要開會時,就將女兒托給太太照顧,反之亦然。隔年,才將女兒送到托兒所去。

  當了爸爸的潘儉偉從不把照顧女兒一事看作是一種責任,而是認為女兒的降臨是一種福分,並非每個人都享此福分,“今天老天賜給我一個女兒,就是給我的人生另種不同的際遇,讓我享受與新生命相處的樂趣。”

  回顧36年的人生,潘儉偉沒有任何一絲遺憾,畢竟,心中的目標都一一達成了。如今跳到一個新的領域,潘儉偉給自己20至25年的時間去做他認為對百姓有益的事情,推動對國家有利的政策。“我從沒冀望在政治路上有任何斬獲,我只是覺得,時間到了,就該去做想做的事。時間一過,就沒有回頭的余地。因此,在對的時間,完成心想的事,成就就會從這裏開始。”

  原來,抓對的時間點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1 条评论:

l藍海 说...

哥哥真愛賣瓜讚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