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8日星期日

新经政策对垒绩效制


马新竞争鸿沟巨大
转载自:《东方日报》

開放對話中心(Open Dialogue Centre)就于上兩週邀請畢業于牛津大學政治、哲學和經濟系,曾是新加坡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目前為行動黨秘書長經濟顧問的潘儉偉,對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與新加坡績效制做一個比較,並從中分析出馬來西亞未來的出路與前景。

「儘管目前新經濟政策已遠離了其當初創設時的精神,也導致種種濫權的現象,但馬來西亞的日益落后並不只因為新經濟政策,這還包括了缺乏效率、缺乏生產力、不願面對競爭。」潘儉偉說。
他指出,這種害怕面對競爭的精神,不只在族群與族群之間發生,也在各政黨之間出現,甚至有時演變成過度的「民族主義」。

他就以新加坡的萊佛士酒店在引進外國管理層時,新加坡並沒有任何的爭議,可是馬來西亞國產車普騰,在決定引進策略伙伴過程中,竟然談了數年,依然還沒有成果。

他直言道:「當本地人無法良好管理普騰時,為何不讓外資來管理,這對土著也是有利的,因為普騰引進外資,土著將可從中獲利,學習到外資帶來的科技。我不明白阻止普騰尋找外國策略伙伴,對普騰或土著有何好處?」

他也提出本地大學不同的入學方式,即以大馬高級教育文憑成績和大學預料班成績,顯示馬來西亞人根本害怕競爭。大學預料班學生大部分為土著。

「反觀新加坡的政府,在處理事務是非常有效率、透明及具有競爭力。」

他以本身在新加坡創業、經商的經歷指出,在新加坡所有的公共工程,都須通過公開及透明的投標過程,而得標準繩就是價低者得。

「在投標過程中,所有競標者的一切資料、投標價格,都會通過網絡公佈出來;不管你是否競標者,只要你有興趣了解該工程投標,一切資料包括各競標者提出的價格、詳情等都可從網絡上獲得。」他說,在新加坡透明、公開的招標過程不只用于政府的工程,也包括所有官聯公司的工程。

潘儉偉曾是新加坡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執行長,今年2月創辦的公司股權脫售后,目前全面投入政治工作。他表示,實際上推行新經濟政策時,譬如要扶持土著企業家,還是可以透明及公開方式進行的,最終培育出來的土著企業家才是最強的。

無論如何,他認為,儘管面對區域各國的強大競爭,基于馬來西亞良好的基礎,馬來西亞依然可取得成長,但這成長將緩慢,甚至會逐漸落后于泰國及印尼。他強調說,在21世紀變化快速的世界里,馬來西亞不可能掌握本身的發展。

他解釋說:「馬來西亞不可能影響美國的經濟,也無法影響日本的利率調整,但這些國家的行動,甚至一些非經濟的因素,都可對我國帶來深遠的影響。」

「在全球化下,當全球及區域經濟良好時,不管是否有行動,我們也可受惠;可是當全球或區域經濟不景時,不管我們如何努力,我們還是受波及。因此最重要的是,當經濟良好時,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以應付最惡劣的時候?」

他舉例說:「像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一來時,全球及整個區域經濟陷入一片低潮,但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問題,是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無關的。」

新加坡更具投資吸引力

在1993年時,吉隆坡股市總市值是亞洲內排第三,只居于日本和香港。但10年后的今天,馬來西亞股市的資本,在不包括日本在內,只居第六,落后于新加坡、香港等地。
「即使在本區域內,除了柬埔寨、寮國外,各國的股市近年來都已創下歷史新高,但我國依然還無法突破1994年的最高點。」潘儉偉說。

他表示,在公司數目上,馬來西亞上市的公司多于新加坡,但新加坡的上市公司市值卻大于我國,這是因為新加坡吸引許多全球性的公司前往新加坡上市。我國股市超過1000家公司,新加坡則約有700家,其中100家是中國的公司。

「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每4家公司中,就有3家是來自中國的公司,這些中國公司基于新加坡的良好及一流的管理,而紛紛前往新加坡上市。」

他提問說:「為何馬來西亞無法吸引到這些中國公司前來上市?除了因為馬來西亞政府沒有主動去招徠外,也與我國的匯率政策,及土著30%股權的條例有關。」

「試問誰要來馬來西亞上市,如果你須把公司的30%股權以折價的方式,出讓給你完全不認識的人?因此,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兩者選擇中,新加坡當然是更有吸引力。」

他以馬航及新航比較個案指出,這兩個源自一體的航空公司,自1972年分家以來,新航基于沒有國內的市場,而須積極的開拓國際市場,在面對國際競爭下,以效率的營運成功使新航成為民航業的卓越代表。他指出,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期間,許多亞太區的航空公司,都面對著虧損局面,但新航是唯一依然取得盈利的公司。

扶貧政策應不分膚色

潘儉偉指出,如果不改變新經濟政策以族群為對象的援助,馬來人內部的貧富差異將日益擴大。他說,新經濟政策兩大目標為一消除貧窮,二為重整社會結構。但今天新經濟政策,已非當年的新經濟政策。他說,在現有以膚色劃分的新經濟政策下,只會令土著上層社會獲利,而不是貧窮的馬來人受惠。

「在新經濟政策下, 當一名身家千萬的土著富豪,購屋時依然可以獲得折扣,街上的土著,卻依然買不起一間廉價屋,這樣的政策是否還有意義?」

他認為,馬來西亞現有政府缺乏政治的意願,解決新經濟政策的問題。他建議以不分膚色的扶貧政策取代新經濟政策。

新馬生產總值幾近相等

馬來西亞的面積或人口,是新加坡的數倍,同時也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新加坡幾乎擁有與馬來西亞相等的國內生產總值。潘儉偉指出,在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470億美元,而新加坡則是1300億美元,兩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向差異不大。

「這等于說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新加坡人的生產能力,等于數個馬來西亞人的生產能力。」

我國土地面積約為32萬8550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400萬人;新加坡土地面積為682平方公里,人口約450萬人。

潘儉偉指出,我國近年來在吸引外資方面大幅的倒退,他依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大會的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數據指出,在2005年馬來西亞只成功吸引了39億美元的外來投資,這比2004年下跌了14%。然而在同一時期,整個東南亞區域的外來投資卻增加了45%。

「實際,在2005年東南亞各國吸引外來投資中,我國是唯一下跌的國家。」

他說,在1996年,當我國外來投資創下最高峰,即73億美元時,只距離新加坡的96億美元,差距只有24億美元或33%。然而,新加坡目前的外來投資幾乎是馬來西亞的八倍。新加坡在2005年,共吸引了201億美元的外來投資。

他指出,外來投資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馬來西亞政府也了解這點,因此這也是為何我國推動柔南特區計劃,以吸引外資到來。

柔南特區 另一多媒體走廊?

柔南特區會否是另一個多媒體走廊計劃,一個注重硬體建設的計劃,卻對我國人力資源的發展沒有帶來多大的效果?

潘儉偉疑問道:「我的關注是柔南特區會否是另一個推動硬體建設的發展計劃,如當年多媒體走廊計劃;把一些原本廉價的農業地,通過大型的發展計劃,推高成高價的土地。」

他不否認,這樣推動硬體建設的計劃,可以很快的帶來經濟效應,但當這些建設完成后,接下來的推動力要來自那里。

他就說:「依據柔南特區計劃,將會設立一個教育中心和資訊工藝中心,實際上資訊工藝中心,是不需要硬體建設的,資訊工藝強調的就是無紙作業,是不需要把世界各國的資訊工藝公司集中在這里的。」

「教育中心概念也是如此,我們只須提升現有的國立大學水平,就可成為教育中心,而不須要另開闢一個地區來搞教育中心。」

柔南特區面積達2217平方公里,在特區內營運的外國企業,如果符合條件可豁免稅務為期10年。潘儉偉說,柔南特區可否成功,新加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新加坡是柔佛最大的外來投資,但近年來基于柔佛治安、政治及經濟等問題,新加坡前往柔佛的投資大幅的下跌。

「例如在2005年柔佛外來投資中,有19億來自新加坡,但去年首8個月中卻滑落至2億零890萬令吉,反映出新國投資者對大馬的信心走向。」他提問道:「在缺乏新加坡的大力投資下,柔南特區會否成功嗎?」

如果政府無法消除土著對依斯干達特區不限制外國企業股權的疑慮,大馬更不易吸引外資到來。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挑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