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星期二

管理式绩效制录取制度

转载自《南洋商报》:

每年的这个时侯,是即将进入大学深造的莘莘学子忙着上诉的季节。不管是大学预科班的学额或是公共服务局的奖学金,大家都争得焦头烂额。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披露,过去一个月内,通过马青向教育部提出的大学预科班上诉申请高达逾1400宗。

由于“僧多粥少”,这些上诉的学生当中,不知有多少优秀生最终得面对“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的残酷现实,多年寒窗苦读考获好成绩,却得不到相对的回报。在实行绩效制的七年内,同样的戏码年复年地上演,不同的主角,却依然是同样的官方说辞。

民主行动党八打灵再也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不久前在国会提问:政府大学是否真正落实绩效制录取学生,或是实施“管理式绩效制录取制度”?对于这个提问,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并搬出数据来支持他的论点。

数据不能解释的事实

他说在2007/ 2008年度,有78.2% 华裔、53% 土著和51.5% 印裔学生获录取进入政府大学。同样地,首相也拿出了公共服务局的数据,说明这四年内获保送出国的土著学生占申请者总数的74.6% ,而获得奖学金在国内就读的学生则有87.2% 是土著。

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其实什么都没有。政府依然不能向人民解释,政府在执行绩效制的过程中没有偏差,更没有办法令人信服优秀生落选纯粹是因为“其他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所以应把机会让给别人),又或是课外活动的分数偏低。

去年,世界银行曾建议我国采用单一的大学入学考试,以统一大学入学标准,真正落实绩效制。可是这项建议遭到了反对。当时的部长认为,新加坡和澳洲同样采取不同的入学标准,所以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想一想,同样是为了进入大学,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偏爱大学预科班,而不选择考取受国外大专学府承认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呢?

第一、预科班的学生比先修班的学生提早一年进入大学。

第二、大马高级教育文凭的试卷范围涵盖了两年内所学的所有课程,一战定生死。反观预科班的学生虽然只有一年的课程,却采用学期计分法,即有两次考试,每次的考试只需准备半年内所学到的知识。相比之下何者更容易应付显而易见。

第三、虽然高教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老调重弹,一再说明两者所采用的课程是一样的,所取得的成效也相同,但比较之下,不管是课程还是试卷,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这是不可否认的。

第四、为何预科班的学生只要不无故缺席,就可获得占总分数10% 的出席率分数,而先修班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福利”?

预科班仍实行固打制

另一方面,根据官方资料,大学预科班的成立是为了帮助即将在国立、私立大专求学的学生打好基础。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以固打的方式录取学生,而且还把土著与非土著的比例定在1对9呢?

从大学预科班的师资、设备,笔者看到了政府提升教育素质的决心。只可惜,虽然就读预科班的都是政府“精挑细选”的精英,获得4.0满分的学生也多不胜数,但文凭却不受国外大专所承认,这是极为令人纳闷的。

政府可以采用不同的入学考试,但至少要做到最基本的平等,才能让人民信服;不然也难怪潘俭伟国会议员会怀疑这是个“管理式绩效制录取制度”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