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人民的大學?

转载自《星洲日报》:

最近雪州八打靈再也北區國會議員潘儉偉在其教育布落格張貼文章,針對吉打州民青團提出的“人民大學”(Universiti Rakyat)建議,拋開政治立場,只站在教育理念提客觀觀點,實屬難得。

人民大學由吉打州民青團長陳慶亮提出,衝著國立大學績效固打制而來,堅稱不論是招生還是招聘學術人員,這所新的國立大學,應嚴守真正績效制原則,收納真正傑出又無法擠入其他國內大學的優質生。在備忘錄中,該團建議這所大學應該在大馬經濟政策下成立,因此,未來20年應該要有4間“人民大學”。

該團於10月初呈備忘錄給高教部,同時發動網上公投,看有多少人支持建設一所“免費”的人民大學,開放給各族優秀生就讀。這項公投在網絡引不起太大的關注,目前只有1274名網民上網簽署。

基本上筆者認同潘儉偉提出的“不贊同免費”立場,因為創辦一所大學確是一項“昂貴的努力”。政府若從全面資助轉換成部分撥款,增加國立大學的經濟自主,讓大學去頭痛資金來源,未嘗不是提升競爭力的辦法。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自從1998年開放政策以後,未曾放緩過,從國家學術鑑定局的設立,到前所未有的“Univeristy College”出現,從國立大學學院,如KUSTEM等紛升格為大學,到學院如今暗自較勁爭取升格,大學院校無論在量或質上,都直線上升。

但這同時,大學生集體失業、大學生通識弱、大學生懶於思考、學位虛有其紙等,說明高教發展存在大學生太多素質直線下滑危機。當大學錄取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有沒有人去看大學教改問題?

目前問題這麼多,再增設一所全免國立大學,未必能解決。大學生數字激增的最大原因,不只在於新增設的大學院校,也在於招生制普遍放寬,若一味要高教普及化,未停下腳步檢討,就算再多一所免費的國立大學,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希望未來的大學生,不再處在不公平不透明招生的時代,不鼓勵自由思考的時代,沒有外界刺激的時代,而是多元開放的新大學時代!

星洲日報/有話直說‧作者:許雪翠

没有评论: